《企业智慧党建平台建设评价指南》团体标准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会
2025年5月26日下午,《企业智慧党建平台建设评价指南》(下称《指南》)团体标准专家评审会在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召开。
与会专家包括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侯云春、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陈立、国资委原行业协会商会工作局局长张涛、国资委职业经理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兼主任王永利、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广芝、数算电产业融合(庆阳)研究院院长贾晶、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市电子工业党校)党校教育中心副主任张洋等。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执行局副主席李春伟、常务副秘书长于越、评价工作部主任王建、北京环卫集团纪委书记兼监察专员苗传斌、北京电控合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兼总经理王斌等嘉宾参会。
北京电控合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交付部部长张月首先从总则、功能设计要求、模块设计、非功能性设计及评价实施等方面对《指南》进行了全面介绍。张涛局长作为专家评审组组长主持评审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标准完善、技术实现、应用落地及评价体系优化等维度提出意见建议。
陈立院长首先肯定《指南》的创新性与现实指导意义,指出其体现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智慧手段与党建结合、技术自主研发与党建创新结合”等特点。建议增加对外交流平台,设置分类指导与弹性评价指标,强化党员隐私保护与技术安全防护,纳入员工谈话、同行评价等评价标准。
王永利书记提出部分党建数据需分类管理(如专线专网、物理隔离),建议明确“智慧党建”与“智慧党建平台”概念,规范术语解释;调整评价流程中机构资质表述为“符合本文件要求的评价机构”,并在评价人员条件中增加部分要求。
孙广芝研究员从标准化角度建议,术语定义需简洁准确,规范英文术语;总则部分应采明确“要求”或“建议”,避免段落式陈述;正文中需直接引用规范性文件(如隐私保护法规),并增加平台运营管理指标(如用户活跃度、响应时间等)。
贾晶院长强调平台需兼顾功能实用性(提升党建管理效率、便捷党员教育)、技术稳定性与兼容性,建议采用传统密码学数字签名加密保障信息安全;优化界面交互以吸引年轻党员,并在应用效果中增设反腐预警指标。
张洋副主任建议在标准中增设“从党建角度输出中国思想体系”的模块,认可信息安全分级管理思路;指出评价体系中对评价人员的资质要求需进一步细化,增强可操作性。
张涛局长做评审总结,他肯定课题符合企业党建高质量发展需求,立意高、应用价值大,研究过程规范,成果框架逻辑清晰,涵盖建设原则、功能设计、评价实施等关键内容,整体符合课题研究固有规范,在研究方法、指标体系、文本质量等六方面基本达标,他建议调整“三化”排序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确保逻辑准确,优化框架和文字表述,提升文本规范性;简化评价计算方法,增强通俗性和可操作性;加强成果应用中的风险排查,重视后期宣贯与衔接,推动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优势。
专家组一致认为《指南》框架完整、内容务实,但需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可量化性。经协商,《指南》顺利通过评审,待按意见修订后报相关部门审批发布。
苗传斌书记在总结中指出,《指南》是党的建设在数字空间的战略延伸,其价值在于实现“传统党建向数字空间、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局部创新向系统生态”的三大跃升。标准构建了全维度评价体系,融合党建业务与信息技术,预留了区块链、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接口,由跨界团队破解关键技术难题,他认为《指南》是智慧党建标准化建设的起点,将通过构建智慧党建新生态、开创数字治理新范式、共建全球治理新智慧,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载体。
李春伟副主席肯定标准的实践价值,强调其两大特点:一是通过党组织作用推动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全链条;二是依托“党建+项目”服务链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他指出,标准通过评审仅是起点,后续需重点做好宣贯推广与企业测评对接,确保标准落地见效。
侯云春会长总结时强调,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指南》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效率提升与可视化管理的新工具。他建议,标准需在实践中结合企业党建需求与技术进步持续迭代,并加强社会反响跟踪与推广策略研究,充分释放标准的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