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斌:4月份经济运行呈现三大特点
——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陈彦斌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彦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份多项主要指标总体改善,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当前经济发展势头,各地各部门需要保持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抓好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实。
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中国经济时报:从4月份各项数据来看,经济运行主要呈现哪些特点?
陈彦斌:从4月份最新数据来看,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第一,多项主要指标总体改善,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从生产端来看,工业生产恢复势头较强,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高于上月2.2个百分点,呈现出较强的回升势头,明显好于市场预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计算机通信和电子产品、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行业均表现不俗,增速分别达到15.6%、25.9%和39.2%,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持续提升。从需求端来看,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明显。1—4月全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7%,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到11.1%,均显著高于投资整体增速。线上消费发展势头较为强劲,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起到明显拉动作用。从企业预期来看,预期整体偏弱得到一定改善。4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和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5.2%和50.3%,均处于较高景气区间。
第二,经济结构性分化特征明显,民间投资增速与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化、私营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盈利能力分化等现象依然存在。1—4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7.4%,但民间投资同比增速仅为0.3%,民间投资增速明显低于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季度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40%,私营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3.28%,私营企业利润率显著低于国有控股企业。这表明经济各领域冷热不均,分化特征仍存。
第三,经济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已连续4个月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低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速放缓,反映出需求内生活力有所不足。此外,4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比上年同期减少1.3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表明微观主体融资需求偏弱,这会制约潜在需求的释放。
四大挑战仍须加快破解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宏观经济运行还面临哪些挑战?
陈彦斌:当前宏观经济虽然回升态势较好,但还面临一些挑战。
第一,消费拉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从消费需求增速来看,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增速在去年11月触及10.1%的高点后呈现逐月回落趋势,环比增速仅为0.03%,也处于近十年历史区间的较低水平。这表明消费需求增长的基础仍较为薄弱。从居民消费率来看,2023年居民消费率为38.2%,与中等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相差较多,表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第二,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整期,市场风险尚未完全出清。1-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累计同比跌幅分别为9.8%、20.2%和28.3%,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显著扩大。4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2.02,也延续了下降趋势。这表明房地产行业尚未触底,还需要相关政策综合发力。
第三,结构性就业压力须重点关注。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表明稳就业各项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仍然存在,一季度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的劳动力失业率仍处于高位,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达1179万人,因此,保就业工作压力仍未明显减轻。
第四,宏观政策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适度的政策力度和更高的政策效率才能实现更好的宏观政策效果,以确保实现当前经济金融稳定和长期高质量发展。根据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2024年一季度财政政策力度指数和货币政策力度指数分别为50.0和41.4,较2023年全年分别降低了4.9和2.3。而且,1-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04万亿元,4月份M2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了1.1个百分点,至7.2%。这些数据都反映出宏观政策力度有所下滑。
把握三个关键举措
中国经济时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应着重把握哪些关键措施?
陈彦斌: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举措。
第一,宏观政策“三策合一”实现经济稳定。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需要稳定政策、加大力度予以应对。货币政策可以适当采取降准和降息操作,降低微观主体融资成本。财政政策需要保证支出强度和加快支出进度,推动财政政策整体力度上升。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运行需要加强对增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的适用。增长政策需要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提供良好支撑。结构政策既需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为消费潜力释放提供根本支撑;也需要着力改善总需求结构和总供给结构。
第二,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能够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经济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往注重扩大投资规模的增长方式不仅难以持续驱动经济增长,而且会导致发展质量和效益欠佳、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较低等不利后果。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已发生深刻变革,迫切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根本上重塑制度框架与约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厘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不仅可以从供给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供给体系质量,还能够破除需求侧抑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障碍,充分发挥需求侧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宏观政策的效率也才能更好地提升。
第三,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能够满足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重点领域风险得到稳步化解,但当前我国经济风险隐患并未完全消除,特别是房地产与地方债务等领域的风险还需要受到重视。比如房地产市场,需要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推出有力的创新举措,加强预期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发布多项通知,明确取消全国层面房贷利率下限、下调房贷首付比例和公积金贷款利率,推出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新一轮房地产支持政策是对前期房地产信贷政策的接续和扩大,为有力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提供了金融支持。后续各地各部门需要保持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抓好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实。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